2017年2月13日 星期一

朴子市 ─ 清木屋

在外科診所細嚐時光


從朴子醫療文化備忘錄一書,閱讀到朴子第一代西醫師與醫生館的故事,得知朴子在繁榮發展的時代中,西醫師出的多。這跟當時日本殖民政策限制臺人學法政有關,加上學醫可以提升社會地位,又能有相對高的薪水,學醫從醫的風氣便在朴子流傳。

清木外科,於1930年由日本醫生松浦保興建而成,為當時的朴子公醫院。後來改制為衛生所,黃清木醫師為第一任主任,並在1956年買下建築所有權,轉為清木外科兼住宅。

清木屋為日洋混和式建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被偷的半圓櫃台變成迎客吧檯

走進屋內,右手邊有兩個半圓窗口,為掛號與領藥的櫃檯,可惜閒置許久,窗口被偷。窗口後通常是一排排的藥櫃,因為診所兼藥局,因而有藥櫃的設置。這也不禁讓我想到,小時候生病會去的診所,也是兩個半圓窗口,一為掛號一為領藥,原來對我來說很平常的診所風貌,可能是漸漸看不到的設置。









除了醫療文物,在清木外科內,抬頭一望,處處有匾額掛置,再仔細一看,這些匾額上的照片,是黃清木醫師的妻子黃吳彩雲。本身不僅是藥劑師,在當時還是跨足政治與教育界的女性。
奶奶的匾額,非常優秀的女性

1988年黃清木醫師逝世後,兒子沒有承襲父親的醫業,清木外科荒置。直到201511月,孫子黃崇哲機緣下認識日新醫院保存協會的人士,促成黃大哥與妻子蕭秀霜回到朴子,以「老屋自己修,故事自己說」的理念下,自行修繕整理清木外科。

松浦保醫生建造時,選用上等的檜木為建材,即使至今已有85年的歷史,修復工程可以維持屋內與屋外的大結構,盡量保持清木外科的原貌。






黃清木醫師遺留的醫療物品相當多,如大小玻璃針筒、聽診器、手術刀、縫線、消毒殺菌器、外出包等,經過整理會在清木屋中展示,並以咖啡輕食為輔經營,用新型態延續祖父於朴子行醫的故事,勾起老一輩朴子人的回憶,建立市民的情感連結。

黃醫師遺留的玻璃針筒






清木外科不再是閒置的老屋,而是乘載著許多朴子人讓清木醫生醫治的故事館。今天帶著我母親,來到清木屋度過一下午,看書、喝咖啡、與蕭阿姨聊天、走看每個角落,細嚐時光,感受清靜氛圍。

71日清木屋已正式營運,歡迎大家到朴子小旅行,來清木屋一探早期西醫診所的面貌,度過美好的午茶時光,放鬆身心靈。







建築特色


首先看到清木外科的一樓外牆與方柱是十三溝面磚,為1920-40年代間流行的磚。磚面約有13條溝痕,故稱十三溝面磚。磚色為國防色(土黃、淺綠、褐色)之一的淺綠色,可以避免反光而引起敵機轟炸,現則因為無生產,黃大哥找相似顏色的磁磚來修補剝落的牆面與柱面。

室內的牆面建築工法為編竹夾泥牆,具有冬暖夏涼的效果。屋頂為寄棟式屋頂(又稱隅棟式屋頂),是可以讓排水順暢的設計。

2樓天花板有棟札,為一塊木板,以毛筆寫上房子的建造資訊,與祈願的神明,然後在上梁儀式時安置,是日本建物的護身符。另外還有幣串,與棟札一樣是守護的象徵,為日本上梁儀式的鎮宅物。

清木外科的棟札尚完整存在,而幣串雖然有耗損,仍舊安置於屋內。黃大哥請託親人從日本帶回新的幣串,自行組裝,展示在屋內供人欣賞,還另外做一片棟札在幣串旁,讓更多人一睹日式建築文化裡,帶有守護意涵的信物。

左為幣串;右為棟札
拜訪當天,黃大哥給我們看一張照片,是黃清木醫師,也就是黃大哥的爺爺站在診所門外第一根柱子邊的照片。黃大哥說他有個想法,在同樣的位置,一樣的角度,他的父親,他本人,以及他的兒子,也在那裏拍張照片。一個看似普通的柱子邊,因為這樣的留影,就有家族傳承的意義。 據黃大哥表示構想已完成,且印出來貼在牆上了呢。

這個角度即是四代站在同一位置拍照的地方 ,而柱子上的十三溝面磚則能明顯看到溝痕。

與黃崇哲大哥的合照


2016.06.22-23  雅慧

*對清木屋有興趣的朋友,歡迎追蹤前往 清木屋せいもくや  *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